日期:2025-01-11浏览: 来源:国海滤器
袋式除尘器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以下是对其发展历程的详细梳理:
一、起源与早期发展
时间:18 世纪 80 年代,德国首先对袋式除尘器进行了商业化应用,但当时的除尘效率很低。1881 年,德国科学家在普通除尘袋中加入了机械振动技术,并在 Betch 工厂的烟气处理中进行应用,提高了袋式除尘器的工作效率。
特点:这一时期的滤袋材料主要是简单的机织布,清灰方式也较为原始,如机械振打和反吹风等,应用范围和效果都受到一定限制。
二、技术革新与里程碑
1930年,逆气流清灰法出现在工业实践中,这种方法通过逆向气流来清除布袋上的灰尘,提高了除尘效率。
1954年,海森开发的“逆喷型吹起环清灰技术”实现了袋式除尘器除尘和清灰的连续操作,不仅大幅度提高了烟气处理量,同时可以保证滤袋压力稳定。
1957年,脉冲式袋式除尘器的发明被认为是袋式除尘技术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脉冲式除尘器不仅可以实现操作和清灰连续,保持滤袋压差趋于稳定,提高烟气处理量,而且其内部无运动部件,因此滤布使用寿命更长,机械结构更简单。
特点:1954 年科学家 HiVhersey 发明了逆喷吹气清灰技术,1957 年科学家 TvReinauer 发明的脉喷型(脉冲)袋式除尘技术,实现了袋式除尘技术的重大突破,使过滤和清灰连续,而且滤袋压力更趋稳定,处理气量进一步增大,滤布使用寿命更长,结构简单。20 世纪 60 年代,针刺毡和非织造滤料开发,滤袋的清灰效率和使用寿命大幅提升。中国在这一时期也开始了袋式除尘器的自主探索,如 1960 年自制了气环反吹袋式除尘器、炼铜烟气脉冲除尘器等。
三、国内外发展对比
国外发展: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袋式除尘器技术向大型化、自动化方向发展。欧美等国借助迅速发展的工业,相继开发出了大型袋式除尘器,并应用于火电、干法水泥转窑窑尾以及电炉除尘等领域。
国内发展:
我国于上世纪60年代中期成功研发了第一台脉冲袋式除尘器,开始了袋式除尘器的发展之路。
60年代,在翻阅国外资料的基础上,我国自制了用于鞍钢炼铁厂高炉喷煤粉系统的气环反吹袋除尘器、用于富春江冶炼厂的炼铜烟气脉冲除尘器,袋除尘行业由此进入起步阶段。
1971年,鞍山焦耐设计研究总院等单位研制出我国第一套MC型脉冲袋式除尘器,开启了我国袋除尘自主研发的新篇章。
1979年,国内回转反吹扁袋除尘器基本定型,并实现系列化。
80年代初,袋式除尘器开始应用于火电燃煤电厂,但由于当时环保对火电厂烟气排放没有要求,加上袋式除尘器整体技术水平落后,相继出现了“糊袋”、“烧袋”、“清灰不灵”、“漏袋”等故障,导致袋式除尘器发展出现了停滞。
90年代后,随着环保要求的提高和袋式除尘器技术的不断进步,袋式除尘器在国内重新得到应用和发展。
特点:随着环保要求的提高和工业技术的进步,袋式除尘器面临着更高的性能要求。这一时期,滤袋材料的种类更加丰富,包括耐高温、耐腐蚀的特种滤料如 PPS(聚苯硫醚)和 PTFE(聚四氟乙烯),以及针对不同工况需求的复合滤料。同时,除尘技术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也有了显著提升,出现了大型袋式除尘器,并应用于燃煤电站、干法水泥回转窑窑尾和电炉除尘等领域。中国在这一时期也取得了不少成果,如 1981 年中国第一套反吹风袋式除尘系列化除尘器由重庆钢铁设计研究院设计成功;1994 年武汉安全环保研究院废弃了高炉煤气净化使用的湿式除尘方式,设计了高炉煤气干法除尘用袋式除尘器等。
四、现代发展与技术创新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和袋式除尘器技术的不断创新,袋式除尘器已经成为工业粉尘和烟尘控制的主流技术之一。
现代袋式除尘器不仅具有过滤效率高、排放浓度低等优点,而且能够应对世界上最高标准的工业应用、最复杂的现场工况、最苛刻的粉尘排放要求。
在滤料方面,除尘滤袋滤料从早期的机织布滤料发展到针刺毡及针刺毡的后处理技术,使针刺毡具有许多优良性能,如表面光滑、耐化学腐蚀、防水防油、防磨防静电等。除尘效果和性能也得到了大幅提升。
特点:袋式除尘器已广泛应用于电力、钢铁、水泥、有色、垃圾焚烧等行业,成为工业烟尘控制的主流技术之一。随着国家对环保标准的不断提高,滤袋技术和滤料研发也在不断进步,以适应更为严格的排放要求。现代滤袋不仅在过滤效率上有所提升,其使用寿命和耐用性也得到了显著增强。
综上所述,袋式除尘器的发展历程是一个不断技术创新和进步的过程。从最初的机械振打式除尘器到现在的脉冲式除尘器,袋式除尘器已经发展成为一种高效、环保的除尘设备,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领域。